沖繩海槽Okinawa Trough葉一慶 (Yeh, Yi-Ching)沖繩海槽北起日本九州外海南至臺灣東北外海,長約1,100公里,界於西菲律賓海盆與東海大陸棚之間的盆地,此盆地主要是菲律賓海板塊向歐亞大陸板塊隱沒過程中所形成之弧後擴張盆地。共可分成三個次盆地,分別為北沖繩海槽、中沖繩海槽及南沖繩海槽。其擴張年代分成三期:第一期開始於中新世早期(early Miocene),此擴張事件停止於上新世(Pliocene),此事件主要發生在中沖繩海槽中段(北緯27.5度左右); 第二期拉張開始於距今2個百萬年前至至今0.1個百萬年前,其拉張約為西北-東南向;最近一期的張裂事件發生在靠近臺灣的南沖繩海槽區域,拉張年代開始於距近0.1個百萬年前至今。 沖繩海槽由北至南總共有三種火成岩體:第一類型為島弧火成岩體,主要分布於北部沖繩海槽區域;第二類型之火成岩體主要出露於海槽之擴張中心,呈現火山鏈狀分布,此火山鏈主要平行於盆地走向,並且呈現如海洋地殼磁力條帶分布,其發生原因可能與西菲律賓海盆上的大東海脊(Daito Ridge)隱沒相關;第三類型之火成岩體主要發生於西南部之沖繩海槽,其海底火山主要呈現群聚分布,其發生原因可能與加瓜海脊(Gagua Ridge)隱沒相關。 |